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59篇
  免费   520篇
  国内免费   895篇
测绘学   50篇
大气科学   502篇
地球物理   621篇
地质学   1905篇
海洋学   754篇
天文学   98篇
综合类   158篇
自然地理   786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76篇
  2022年   194篇
  2021年   164篇
  2020年   154篇
  2019年   181篇
  2018年   147篇
  2017年   147篇
  2016年   178篇
  2015年   193篇
  2014年   250篇
  2013年   292篇
  2012年   257篇
  2011年   276篇
  2010年   166篇
  2009年   255篇
  2008年   259篇
  2007年   189篇
  2006年   218篇
  2005年   170篇
  2004年   165篇
  2003年   123篇
  2002年   113篇
  2001年   103篇
  2000年   110篇
  1999年   87篇
  1998年   82篇
  1997年   68篇
  1996年   39篇
  1995年   40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71.
针对传统统计数据无法准确、客观地测量区域能源消费碳排放量并展现地理分布差异的问题,该文提出利用DMSP/OLS卫星数据稳定夜间灯光数据和能源消费数据,模拟区域碳排放空间分布,揭示区域碳排放分布特征和规律。以河南省为研究区的分析结果表明:1995—2012年河南省能源消费碳排放总量逐年增加,郑州、洛阳和新乡市的能源消费碳排放量年均增长较快,三门峡、济源市的碳排放量增长较慢;2012年各地区能源消费碳排放强度高于1995年,18年间地均碳排放强度均呈现出明显的地域分布差异规律,主要集中在郑州、洛阳和安阳市区域内。基于夜间灯光数据模拟区域能源消费碳排放具有一定的可行性,该数据能比较可靠地反映区域能源消费碳排放的时空动态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972.
以亚铁氰化钾为单源前驱体,以活性炭为载体,采用超声辅助均匀沉淀法,制备了普鲁士蓝/活性炭复合材料(PB/AC)。通过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对PB/AC的形貌、结构和组成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立方体结构的PB微晶均匀地分布在活性炭表面。研究考察了PB/AC对水溶液中铯离子(Cs~+)的吸附和脱附性能。在pH=7、45℃和180 min条件下,PB/AC对Cs~+的最大吸附量为49.17 mg/g;在pH=2、45℃和240 min条件下,Cs~+的脱附率可达88.5%。  相似文献   
973.
碳纤维布用于砖砌体抗震加固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49,自引:1,他引:49  
通过4片碳纤维布加固砖砌体在周期反复荷载作用下受力性能的试验,研究了粘贴碳纤维布来增强砖砌体抗震能力这种加固方法的有效性。本文研究了碳纤维布加固砖砌体的受力特性,分析了碳纤维布的用量以及贴布方式等因素对砖砌体抗震加固效果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碳纤维布加固砖砌体抗剪承载力的简化计算方法,可以满足实际工程设计的要求。  相似文献   
974.
A three-dimensional ocean carbon cycle model which is a general circulation model coupledwith simple biogeochemical processes is used to simulate CO_2 uptake by the ocean.The OGCMused is a modified version of the Geophysical Fluid Dynamics Laboratory modular ocean model(MOM2).The ocean chemistry and a simple ocean biota model are included.Principal variablesare total CO_2,alkalinity and phosphate.The vertical profile of POC flux observed by sedimenttraps is adopted,the rain ratio,a ratio of production rate of calcite against that of POC,and thebio-production efficiency should be 0.06 and 2 per year,separately.The uptake of anthropogenicCO_2 by the ocean is studied.Calculated oceanic uptake of anthropogenic CO_2 during the 1980s is2.05×10~(15)g(Pg)per year.The regional distributions of global oceanic CO_2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975.
活性炭吸附分离—分光光度法测定硫化矿和土壤中的痕量铊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详细研究并确定了在HCl介质中,活性炭吸附Tl及草酸铵解吸Tl的诸条件,使T1与干扰元素分离而预富集,回收率在99.6%~116.3%.以镉试剂2B为显色剂,准确测定了硫化矿和土壤中的Tl.考察了两个样品测定5次的相对标准偏差<6%,试样分析结果与原子吸收法、等离子体质谱法及泡沫塑料吸附分离-镉试剂2B光度法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976.
土壤水溶性有机物吸着系数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张甲珅  曹军  陶澍 《地理科学》2001,21(5):423-427
测定了中国中、东部地区17种土类45个表土样品中水溶性有机物的吸着系数、分子量分布、腐殖酸含量、粘土含量以及土壤pH值,分析了水溶性有机物吸着系数的分布、地域分异和影响吸着系数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中国中、东部主要天然土壤类型A层水溶性有机物吸着系数在0.0014-0.0284L/g,中位数为0.0062L/g;研究区吸着系数具有自北向南和自西向东递降的一般趋势。水热的地域分异是影响土壤A层Ks地域分异的根本因素,pH和WSOC分子量分布是直接影响Ks值的两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77.
Foraminifera from two cores off eastern Vietnam and the northwestern Philippines, where modern summer and winter monsoon-driven upwelling occurs in the South China Sea, respectively, were analyzed to evaluate the changes in paleoproductivity and upper water structure over the last 220,000 yr. We observed enhanced organic carbon flux and a shoaled thermocline when upwelling intensified off eastern Vietnam during interglacial ages and off the northwestern Philippines during glacial ages. This indicates that the East Asian summer monsoon increased while the winter monsoon decreased during interglacial ages. Particularly, the upwelling reached a maximum off eastern Vietnam during late marine isotopic stage (MIS) 5 and off the northwestern Philippines during MIS 2, implying that the summer monsoon decreased gradually since MIS 5 while the winter monsoon displayed an opposite trend. The variations in upwelling proxies exhibit a distinct cyclicity with frequencies near 41,000 yr and 23,000 yr off eastern Vietnam, in contrast to a strong frequency peak near 100,000 yr off the northwestern Philippines. We suggest that the East Asian summer monsoon has been forced by changes in solar insolation associated with precession and obliquity, while ice-volume forcing is probably a primary factor in determining the strength and timing of the East Asian winter monsoon but with less important insolation forcing.  相似文献   
978.
本文根据1991年12月至1992年1月在普里兹湾及其邻近海域所作的现场观测,采用红外分析法测定了表层水和大气CO2分压,结果表明,表层水PCO2的分布大致呈近岸低、远岸高的特征,其分布变化主要受生物活动控制。利用通量计算模式,估算出CO2在调查海域的平均海-气通量为-71.9g/(m2a),通量的可能误差主要来自与风速有关的交换系数。  相似文献   
979.
土壤碳循环研究进展   总被引:82,自引:4,他引:82  
土壤碳是陆地碳库的主要组成部分,全球土壤有机碳总量达1270 Gt。气候变化影响植物生长、植物碎屑分解速率以及土壤—大气碳通量,这对大气CO2含量有重要影响。土壤有机质模型是研究生态系统尺度土壤碳循环的唯一可用工具,目前已开发出多种。大量研究表明,14C测试是研究土壤有机碳组成及驻留时间的重要手段,土壤有机碳由一系列具不同更新时间的组分构成。土壤粒级组成、矿物特征及土体结构等内在因素制约土壤有机碳存量及状态,对于长时间尺度碳的更新具有重要意义。研究不同气候带土壤有机碳储量及动态变化特征,可为预测未来农、林生态系统变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80.
中国人类福祉变化的驱动效应及时空分异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建立碳排放敏感性人类福祉指数(HWI),运用LMDI方法对全国、区域及省区层面人类福祉变化的驱动效应及其时空分异进行分析,并得出以下结论:①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人类福祉水平不断提高,正向世界高人类福祉水平推进,但2005年以后人类福祉提升所付出的生态环境代价越来越大;②在1980-2010年期间的中国人类福祉提升中,2000年以前由经济效应和技术进步效应共同驱动,2000年以后则以经济效应驱动为主;③经济增长、技术进步和生态效率等因素共同影响中国区域人类福祉演变趋势。其中,经济增长和技术进步是主要驱动力,而生态效率效应则是主要的抑制力;从四大区域来看,提高技术进步和经济效率是东部地区提升人类福祉最主要的驱动因素,经济增长是中部、西部、东北地区提升人类福祉的核心驱动力;④中国人类福祉变化驱动效应可归纳为4种区域模式。其中,上海是技术效应为主的驱动模式,江西、湖南、四川、甘肃是经济效应为主的驱动模式,北京是“生态效率效应+技术效应”组合驱动模式,其他省区主要是“经济效应+技术效应”组合驱动模式;⑤中国应实施兼顾降低碳排放和提高人类福祉的低碳人文发展战略,着力扭转生态效率因素的减量效应;逐步改变经济效应为主推动人类福祉提升的驱动模式,构建人类福祉可持续提升的多元驱动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